虽然这一站曹操打的十分惊险,但到底还是胜利了。而曹仁,没有像夏侯渊一样在前方冲锋陷阵,但是对于稳定后方,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
公元205年,曹仁攻打壶关,却一连打了十多天都没有拿下。曹操生气了,当即表示,等城市陷落了就要屠城,结果曹仁劝谏:围城这么久了,是应该网卡一面,让无辜百姓存有一丝生还机会的。如果您现在宣布城破屠城的话,那么城中的军民百姓肯定会据城死守。对于我们就不利了,强攻,损伤太大;坚守,就迁延时日。这样屯兵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不如您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这才是善莫大焉啊。
曹操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变了主意,城池果然投降。而曹仁也因为这份功劳晋封都亭侯。
在之后的岁月中,曹仁表现出来的成绩也是十分优秀的。江陵战周瑜,潼关破马超,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曹魏名将的风采。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在218年,他已经官至征南将军,镇守荆州的樊城。
我们综合看曹仁的素质真的是堪称上品,他懂进攻,会防守,兵法军机,行兵布阵也都十分在行。比起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也要聪慧机警了很多,但是这位将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懂水战,也就是这个短板,几乎要了他的命。
公元219年,就在曹仁镇守樊城一年之后,关羽带着自己的三万水军北上企图拿下襄樊。当年的雨下得很大,而曹仁本人又没有水战经历,对现实情况也分析不足,所以几乎被围困在了樊城。而此时的曹操手下,正处于武将青黄不接,无人可用的敏感时刻,所以他才会启用了已经闲置十余年不问军事的于禁和刚刚归降的西凉将军庞德。
但是这两个人的配合并没有做到同心同德,于禁一心想要压制住庞德的建功立业之心,于是对他的计策多番劝阻,但是于禁不同,还对庞德很是忌惮和钳制。最终被关羽以“水淹七军”之计所击败。庞德被斩,于禁被擒。
眼看援军失利,曹仁更是惊惧到了极点。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曹仁据守的樊城,水几乎淹了整个城池。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试想,如果没有吕蒙孙权的背后偷袭,可能关羽真的会拿下樊城,曹仁也会败退。但是现实还是发生了,吕蒙兵不血刃拿下江陵公安,关羽进退失据,曹仁的樊城之围解除,徐晃也前来救援。最后成功击退了关羽。
但是这一战,其实对于曹仁来说还不是特别难堪,毕竟关羽的威名天下皆知,况且还是个贪生怕死的于禁给自己垫背,自己算不得太过窘迫。可是到了公元222年的濡须口之战,曹仁可就真的算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了。
当时,曹仁率领五万军队进攻濡须,而东吴名将朱桓的手中只有五千人,曹仁的兵力是朱桓的十倍,所以曹仁十分志得意满。但是谋臣蒋济却劝阻:您不擅长水战,况且我们的兵士大多集中在下游,逆水而战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可曹仁不听,还把蒋济轰了出去。
反观朱桓,面对十倍自己的曹仁哈哈大笑:两军对阵,胜负在于将帅的能力,而不是兵力的多少。他曹仁的指挥能力哪里比得上我朱桓呢?即便曹丕前来我也不惧,更何况是曹仁之辈。于是偃旗息鼓,伪装示弱,引诱曹仁来攻,曹仁果然中计,最终大败而归。此战,魏军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斩杀,王双被生擒。曹仁自己则带着数千亲信慌忙逃回魏国。
纵观曹仁的一生,其实用“战功赫赫,勇猛绝伦”来评价也不过分,但是晚年这两场水战却让他英雄折翼,颜面尽失,所以他在临死前这般懊悔甚至吐血而亡也就十分合理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